特别声明:
本网页并非“通辽市政府网”官网,页面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有与“通辽市政府网”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25Qi网址导航】与“通辽市政府网”无任何关系,对于“通辽市政府网”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如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25Qi网址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通辽市政府网于2022-08-06发布于本站,更新;并永久保存在25Qi网址导航收录中,通辽市政府网主要是介绍“市政府 新闻资讯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走进通辽”等相关内容的网站,本站只是硬性分析 "通辽市政府网" 的网站价值及网站可信度,包括Alexa排名、流量估计、网站外链、域名年龄等网站信息。网站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峰而得名,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东北振兴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等殊荣。 鞍山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2º10′〜123º41′,北纬40º27′〜41º34′之间,东西最宽133公里,南北最长175公里。地处辽东半岛几何中心,是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沈阳经济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连接带,辽东半岛南北与东西交通大通道在此交汇。距大连港270公里,距桃仙国际空港90公里,距营口港100公里。铁路、公路网络完善,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途经鞍山。鞍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直飞航线。 鞍山总面积925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792平方公里。鞍山市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西部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中北部,东邻增城区、黄埔区、天河区,西邻佛山市南海区,北连花都区、从化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白云区土地面积795.79平方千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5.11亿元,年末常住人口375.91万人,户籍人口112.72万人。白云区辖内有20个街道、4个镇,28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委员会,是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区。白云区紧密对接广州市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战略枢纽”战略, 区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名校汇聚,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空间布局和区域功能不断完善。 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北部,扼广州市东、西、北交通出口要道,白云区打造空运、铁路、陆路、水运“四位一体”的现代联运物流中心,实现珠三角经济圈一小时互达,是广州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主要承载区,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战略节点城市的铁路物流聚集区。国内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白云区北部,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总面积一半以上属于白云区范围(批复面积为75.5平方千米)。依托白云国际机场,白云区架设起“空中丝绸之路”经济廊道,连通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地区,承载广州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发展战略。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坐落区内,广州(大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后将成为广州最大的铁路综合货运枢纽,大朗铁路货运中心已相继开通一系列国内城际班列、中欧班列和南亚班列,形成了连接亚欧非之间铁路贸易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穿越区境的交通主干道有:京广铁路,广珠、武广高铁和在建的东北外绕线等4条铁路线;广清、穗莞深、广佛环城等3条城际线;12条高、快速路及国道:广清高速、机场高速(粤高速S41)、京珠高速(G4)、环城高速、北二环高速(G15)、华南快速路、花莞高速(在建)新广从快速、广花公路、G105、G106、G107国道;2020年末,全区已有9条地铁线,34个地铁站点。其中,6号线、14号线横穿东西,2号线、3号线、8号线北延段纵贯南北,3条线路在嘉禾望岗站交汇,运营里程88.5千米,排名全市第一。
四平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位于东北振兴哈大发展轴上,是哈长城市群重要战略支点市,吉林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全市幅员1.03万平方公里,人口181.4万,其中市区面积1100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62.5平方公里。辖梨树、双辽、伊通三个县(市),铁东、铁西两个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集中区。 四平历史传承悠久。具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在殷周时期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因“四战四平”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马德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精品线路的第1站。 四平生态环境优美。位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生态宜居,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2%,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平方米。 四平区位交通优越。四平是交通枢纽城市,地处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通向沿海口岸和环渤海经济圈必经之路,是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的城市。
界首市人民政府,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走进界首,新闻中心,政府信息公开,解读回应,界首市地处皖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接临泉县,东邻太和县,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地处东经115°15′— 115°32′,北纬30°00′— 33°00′。南北长48至58公里,东西宽10至25公里,国土面积667.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3.2万,常住人口64.5万,辖15个乡镇、3个街道。界首于1947年解放设市,1953年撤市建县,1989年复市,是安徽省9个县级市之一。 界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夏商开始,就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东汉时期王莽、刘秀逐鹿于此,留下了全国唯一以皇帝帝号命名的城镇—光武镇;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沟为界,始称“界沟驿”;抗战期间,界首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人口剧增,商贾区常住人口达20多万,拥有商铺213家、工业企业178家、三产服务业2000多家。由于经济繁荣程度、生活方式与上海相似,成为名噪全国的“小上海”。解放初期,界首建造了阜阳第1艘汽船、建设了首个发电厂,为阜阳发展工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门峡是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地区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地区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地区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30.85万,其中常住人口227.65万人,城镇化率57.7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9人。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211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167个居委会。 全市边界线总长1310.96公里,其中省级2条,“豫陕线”长223.898公里,“豫晋线”长200.8公里;市级2条,“洛三线”长388.187公里,“三南线”51公里;县级5条,卢灵线、渑陕线、渑义线、湖陕线、陕灵线,总长度447.07公里。
廉江地形地貌独特,山、海、湖、丘陵、平原等兼备,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石城八景”:建山叠嶂、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龙湖古州、松明石井;也有后来产生的廉江八景:三台远眺、公园春晖、石角彩虹、双峰松涛、长青橙红、鹤湖烟雨、九洲琴韵、营龙卧波,廉江新八景:鹤地晴波、塘山龙吟、红树绿韵、谢鞋野荔、龙飞古寺、双峰藏幽、长青鸣翠、九洲丽影。 生态旅游是廉江旅游资源的主体,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有高桥红树林生态旅游区、“人造海”——鹤地水库(集供水、发电、渔业、运输、旅游度假于一体)、谢鞋山自然保护区、双峰嶂、龙飞嶂自然风景区、三合温泉以及塘山岭生态公园、杨桃沟等。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岭南佳果——廉江红橙及荔枝、龙眼、红杨桃等,已形成青平红橙、横山尖椒、河唇花卉、河唇红杨桃、良垌和吉水荔枝龙眼、长山茗皇茶、龙营围万亩对虾、良垌广海鸡等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