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
本网页并非“天长市人民政府”官网,页面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有与“天长市人民政府”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25Qi网址导航】与“天长市人民政府”无任何关系,对于“天长市人民政府”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如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25Qi网址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天长市人民政府于2022-08-05发布于本站,更新;并永久保存在25Qi网址导航收录中,天长市人民政府主要是介绍“天长市人民政府”等相关内容的网站,本站只是硬性分析 "天长市人民政府" 的网站价值及网站可信度,包括Alexa排名、流量估计、网站外链、域名年龄等网站信息。网站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处,被誉为“世界梨都、水果之乡、马术名城”。全县辖13个镇、3个园区,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0.2万,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0个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安徽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称号。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54.5亿元,增长7.9%;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9%。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郡居其一。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高邮湖西岸,与长江、淮河相邻,地处北纬32°27′27″至32°57′36″、东经118°39′19″至119°13′23″之间,西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北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金湖县毗邻,东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隔湖相望,南与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南京市六合区相连。天长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是南京都市圈县级城市之一,市区距扬州50千米,距南京75千米,西傍京沪铁路,长深高速、宿扬高速、宁连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内河航道诸多,经高邮湖连接洪泽湖直达长江。全市国土面积1770平方千米,境域东西宽约53千米,南北长约56千米,边界总长293.13千米,其中省界270千米,县界25.13千米。 【气候特征】 天长市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旱、雨季分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5毫米,多年平均气压1014.5毫巴,多年平均日照1972.9小时,夏、秋季日照较多,冬、春季较少。2019年,天长市年总降水量为670.9毫米,较常年偏少37.5%;年平均气温16.0℃,较常年偏高0.7℃;总日照时数为2046.9小时,平均每日5.6小时,总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74.0小时。6月17日入梅,7月20日出梅,入梅接近常年,出梅较常年偏晚11天,梅雨期偏长,但雨量偏小,梅雨期总降雨量124.7毫米,较常年偏少53.1%。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低温冰冻、高温等极端天气。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三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总人口236.75万人。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9亿元,增长8.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8亿元,增长10.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25元,增长9%。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
【位置面积】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东经 118° 25′~119°39′,北纬 3504′~36°04′。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市, 南与江苏省连云港市毗邻,北与青岛市、潍坊市接壤,南北长约 82 公里,东西宽约 90 公里。 国土总面积 10947 平方公里,其 中陆域 5317 平方公里,海域 5630 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日照市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东南倾 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 68.5%, 平原占 30.1%,水域占 1.4%,是典型鲁东山地丘陵地区。境内 有大小山头 4358 座,海拔 500 米以上的有 39 座。市域西部为泰 沂山脉系,大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脉多呈南北和西南、 东北走向;中南部有 7 条互不衔接山脉,走向各异;东部属胶东 丘陵。其中五莲山-九仙山、大青山-龙门崮等山系构成日照市的 中部生态屏障。最高点为五莲境内马耳山,海拔 706 米。
邹平市辖黛溪街道、黄山街道、高新街道、西董街道、好生街道、长山镇、魏桥镇、临池镇、焦桥镇、韩店镇、青阳镇、九户镇、孙镇、明集镇、台子镇、码头镇5个街道、11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858个行政村,2021年常住人口77.35万人,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全县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179个行政村、9个社居委,总人口41.25万。岳西是全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是连续九任省委书记联系点。 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24年境内就有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时期,岳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34师在这里组建,红25军在这里驻扎,红11军、红27军在这里战斗,红28军在这里重建。战争年代,岳西牺牲的烈士和死难群众达4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烈士就出生和战斗在岳西。大别山烈士陵园坐落在我县,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二是安徽唯一的纯山区。全县平均海拔600米,境内最高海拔1755米,为大别山第二高峰驮尖;千米以上山峰69座。山场面积272万亩,人均7亩;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0.5亩。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