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
本网页并非“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网,页面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只作展示之用,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有与“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相关业务事宜,请访问其网站并获取联系方式;【25Qi网址导航】与“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无任何关系,对于“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站中信息,请用户谨慎辨识其真伪,如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25Qi网址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于2022-07-26发布于本站,更新;并永久保存在25Qi网址导航收录中,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主要是介绍“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走进宜城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系统文件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内容的网站,本站只是硬性分析 "宜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的网站价值及网站可信度,包括Alexa排名、流量估计、网站外链、域名年龄等网站信息。网站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宜城位于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呈“三山两水五分田”的格局,1994年撤县设市,现辖11个镇(办)、234个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襄阳市级精细化工园区,户籍人口56万。宜城是楚国故都,楚国800年其中在宜城建都185年(公元前689年—前504年);宜城是“千年古县”,建制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宜城是辞赋文学鼻祖宋玉的家乡,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文明城市、全省三农考核先进县市、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县市、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单位、湖北省首届改革奖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5次入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地理位置好。一江两岸、地势平坦,东西两山、资源丰富。地处“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的中间节点位置,一条汉江、两条铁路、三条高速穿境而过,汉江、207国道、焦柳铁路、浩吉铁路、襄荆高速、枣潜高速纵贯南北,346国道和麻竹高速横贯东西,5分钟可以进入全国高速路网,50分钟可以到达襄阳火车站和襄阳机场。
罗湖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深圳经济特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6′-114°22′,北纬22°53′—22°62′。辖区总面积78.75平方公里,东起梧桐山伯公坳分水岭与盐田区为界,西至红岭路中线与福田区相连,北与龙岗区、龙华区接壤。 地形:地表形态复杂,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有河流、湖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多为丘陵山地和冲积小平原,深圳最高峰-海拔943米高的梧桐山即坐落在辖区东部。 气候:罗湖区地处南亚热带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短夏长,常年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宜人。夏季多受季风低压、热带气旋影响,盛行东南偏东风,高温多雨;其余季节多受极地冷高压脊控制,盛行东北季风。
渭南市人民政府网站是渭南市人民政府官方门户网站,设置有走进渭南、信息公开、民生服务、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10个频道。全面公开渭南各类政府信息,为群众提供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办事指南及信息查询,提供政民互动渠道,解答群众疑问,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专题专栏,同时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全方位展示渭南政务工作、本地特色,弘扬时代主旋律。 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辖临渭、华州2个区,有潼关、大荔、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个县,代管韩城、华阴两个省辖市,还有渭南高新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其中韩城市为陕西省计划单列市。土地面积1303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3.1万人。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渭南位于祖国版图中心位置,属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陇海、西南、大西高铁、郑西高铁等8条铁路纵横交错,连霍、京昆、黄渭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东西,是亚欧大陆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使渭南成为开拓西北、西南、中原市场的战略要地。
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879平方公里,现辖17镇4乡、344个村(社区)委会,总人口约53万。县情特点可概括为:红色圣地、客家古邑、生态福地、创业热土。 全国第一批公布的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当年,全县共有1.5万人参加革命队伍,有9000多人为国捐躯,1955年至1964年授衔的开国将军有27人,占福建省三分之一。1929年,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开辟了一条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开启了政治建军时代新篇,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靖江市位于长江下游,襟江近海,东、西、南三面临江,总面积6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34万人,拥有52.3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深水岸线35公里,全线获批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辖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和8个镇、1个街道、3个办事处,181个行政村、3427个村民小组。 靖江建县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史传,东吴大帝孙权曾在这里围垦牧马,民族英雄岳飞也在这里留下足迹;这里是伟大的渡江战役起点,被誉为“东线第一帆”升起的地方。靖江历史不长,但人杰地灵,曾诞生过著名实业家、民族工业骄子刘国钧,走出了31位共和国将军、9位两院院士。靖江山水盆景独树一帜,饮誉海内外,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魁星阁、四眼井、岳王庙、刘国钧故居等人文景观堪称靖江历史文化的瑰宝,孤山、百里江堤、长江大桥等处景色秀丽,风光旖旎。勤劳智慧的靖江人民,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了蟹黄汤包、双鱼肉脯等享誉海内外的美味佳肴,获得了“中国四季美食名城”“汤包之乡”等称号。
汶川县位于岷江上游,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省西北部,因汶水(现岷江)得名,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辖威州镇、灞州镇、绵虒镇、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三江镇、耿达镇、卧龙镇9个镇,75个行政村、8个社区。截至2021年底,全县户籍人口90884人,其中藏族14740人、羌族36059人、汉族33213人、回族892人,其他民族290人,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17.3%、42.3%、39%、1.0%和0.4%,是藏羌回汉等各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带。 汶川是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是全国最大的羌民族集中聚居区之一,县南部明、清时期曾为藏区瓦寺宣慰司(嘉绒十八土司之一)辖地。西汉时置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北周始名汶川县,县治距今已1400余年。1935年到1936年期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汶川,在此建立了革命政权。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部分地区)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恢复汶川县。